最常見的錯誤認識就是將目的與手段混淆,如:誤以為訓練的目的僅僅是讓孩子學會識別顏色,因而在訓練過程中強迫孩子長時間被動配合,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:孩子可能學會了幾種顏色,但他對于訓練活動--- 這一必須與人交往的過程產生恐懼和厭倦。而這只會對孤獨癥患兒潛在的社會適應能力起到破壞作用,甚至使他們越來越難以與人配合,愈發自閉。所以在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孤獨癥兒童識別顏色時,訓練者首先要意識到:識別顏色首先是借以與患兒發生交往的手段,而導入愉快的交往則是目的。在明確這一點后,訓練者的任務就是把握如何讓患兒在愉快的交往中學習識別顏色,及在識別顏色的過程中體驗愉快的交往。事實是(不只是對于孤獨癥患者)對所有的人來說,要想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,首先取決于每個人是否“樂意參加”,而不是*被動的壓力。
大量訓練療法的有效性研究證明:在對孤獨癥患者進行感知及人際交往障礙訓練時,訓練者(治療者)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是關鍵中的關鍵。能否建立融洽的關系是衡量該項訓練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標志。